桂林幼儿园课程体系及特色内容
桂林幼儿园课程以游戏化、生活化、本土化为核心设计理念,结合国家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要求,融合基础能力培养与地域文化特色,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。以下从基础课程、特色课程及典型案例三方面展开说明。
基础课程模块
核心能力培养课程
桂林幼儿园普遍开设以下基础课程,注重幼儿全面发展:
健康与生活:通过户外活动、生活技能训练(如穿衣、整理)培养自理能力,部分幼儿园引入感统训练教具提升身体协调性[[3]]。
语言与认知:借助绘本阅读、故事创编、儿歌表演等形式发展语言表达,结合教具操作课(如蒙氏数学教具)培养逻辑思维[[3]]。
艺术与审美:包括绘画、手工、音乐律动等,材料多选用彩纸、纸杯等常见物品,鼓励幼儿自由创作[[1]]。
科学探究:通过简单实验(如观察植物生长、水的三态变化)激发探索兴趣,部分幼儿园配备科学类教具供幼儿操作[[3]]。
生活化课程实践
幼儿园强调教育与生活结合,典型课程如:
《我是小小盐究生》(桂西幼儿园):幼儿通过寻盐调查、实验探索盐的溶解特性,在创作“盐画”中理解科学原理,提升动手与探究能力[[2]]。
日常劳动教育:参与餐具整理、植物照料等活动,培养责任意识,如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在STEAM课程中融入“购买材料”“分工合作”等真实生活场景[[1]]。
特色课程与本土化创新
STEAM课程领跑广西
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作为桂林STEAM教育标杆,其课程具有以下特点:
跨学科整合:通过项目式学习(PBL)融合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知识,例如《制作桂林米粉》课程,幼儿需运用测量(数学)、食材处理(工程)、文化认知(本土知识)等综合能力[[1]]。
本土化材料与主题:摒弃预制材料包,采用一次性筷子、纸板、民族印染布料等低成本材料,开发《民族印染》《皮影投影灯制作》等课程,结合桂林非遗文化与光影科学知识[[1]]。
可推广模式:课程设计兼顾乡村幼儿园资源条件,已通过70余场专题讲座覆盖全区3000余名教师,形成“实践-研究-推广”闭环[[1]]。
文化浸润课程
部分幼儿园结合桂林地域特色开发课程:
本土文化体验:如学习桂林米粉制作工艺、了解漓江生态保护知识,在角色扮演中融入地方文化[[1]]。
民族文化传承:通过侗族大歌、苗族蜡染等非遗项目,培养文化认同,例如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的《民族印染》课程,幼儿在设计图案、动手染色中感受民族艺术。
课程实施与教学保障
教学流程规范
以STEAM课程为例,完整教学流程包括:
知识铺垫:通过故事、视频导入主题(如皮影戏历史);
实验操作:分组探索材料特性(如光影色彩变化);
方案设计:团队合作制定制作计划;
作品创作:分工完成皮影道具、投影灯等作品;
展示总结:分享成果并反思改进。
文章地址: https://www.gl58.com/article/25156.html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25 gl58.com Inc.联系我们